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摘编

税收学研究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01月15日 来源: 中国税务报

  常言道,科学奖授予的是正确(事实来验证),而不完全是逻辑自洽(追求理论完美)。税收研究可以借鉴经济学,乃至其他实验科学的方法,做一些被验证有效的、而以往未曾使用过的尝试。

  2019年,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降低税费负担和实现税负公平成为重要目标,全世界对不平等的关注再次达到新的高度;201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通过随机实地实验推动减贫的学者,再分配领域的税制变化亦是相关研究中的重点。沿着这两条线索,我个人有一些不成熟的理解,有的已经成文发表,有的尚在推进。

  2019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税制改革也有大动作:增值税标准税率下降3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个人事项扣除及免征额调整之后,个人所得税收入开始下降——至今,月度同比增速仍维持在-30%以上。2019年初我的两篇论文聚焦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国减税降费的关键环节及作用机制,还对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情况作了预测性说明。论文发表不是研究完结。期间,我们团队相继走访了广东、海南、贵州、四川、河南、上海、北京、山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政策如何落地,效果又是如何体现,不在现场其实很难直接感受。

  这也是经济学或者说税收学研究的“最后一公里”。我想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班纳吉、杜弗洛和克雷莫三位学者,就是一次将经济学研究延伸到现实世界的鼓励。常言道,科学奖授予的是正确(事实来验证),而不完全是逻辑自洽(追求理论完美)。这在2019年乔尔·斯莱姆罗德发表于《经济学文献》杂志关于税收遵从与税收征管的文章中被着重强调。当纳税人面临税制变动时,行为随时变化。有的变化是能预料到的,比如减税促进消费或投资;有的变化则可能是事先想不到的,比如不同征管方式下人们纳税行为的改变。研究的目的正是探索缘由。税收研究可以借鉴经济学,乃至其他实验科学的方法,把人关在实验室里,操控各种刺激的影响。但更复杂的情形或许还在现实中。关注扶贫的经济学是这样,税收研究何尝不是?为了消除贫困,我们逐渐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为了优化税制,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做一些被验证有效的、而以往未曾使用过的尝试。

  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成为现阶段税收研究的新任务。与通过政府投资来调控经济运行比较,税制调整的功效相对间接,但稳定预期的作用可能更好。怎样让市场微观主体有信心:有赖于榜样的力量——政府与大企业积极有为,更需要呼唤多年的制度建设——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现代财政制度是什么?现代税收制度又是什么?在确定立意方向、厘清性质特征之后,利用经济转型的调整期,把一些经由科学验证且行之有效的政策部署转化为制度安排,将是一条稳健且有效的道路。(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