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摘编

疫情之下财税政策运用之道

2020年04月17日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下,疫情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并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加剧、投资项目建设进度被延缓。我国短期内推出一系列财税政策,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提供扶持,降低企业营业成本,促进经济回暖。刺激政策虽然能快速达到经济企稳的目的,但也需要把握好度和范围。根据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与去年的“加力增效”相比,今年我国财税政策应更关注政策执行效率。因此,2020年我国没有大规模减税空间,完善税收政策细节措施,着力解决政策实施中少数行业减负不明显、减税降费红利传导不畅等问题是主攻方向。虽然疫情冲击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愈加复杂,但综合长短期目标看,我国仍不宜采取新的大规模财税刺激政策。财税政策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需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稳力度、求精度、讲效度。

  一是稳力度。近期,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财政部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落实患者救治费用政策,并按照规定给予参与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财政补助,国税总局也对符合规定的进口医疗物资免税,放宽受影响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期限。为了稳住经济,提振市场信心,短期内我们需要继续发挥好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积极作用,保持“逆周期”调节力度,助力防疫物资生产,为防疫最终胜利提供坚实保障。

  在疫情防控进入关键决胜期的同时,企业也正陆续恢复生产,财税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保持力度不放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当下,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矛盾愈发复杂,大量中小微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市场主体消费、投资信心亟待修复,就业形势愈加不明朗,保持并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此,财税政策要继续保持短期刺激措施,激发需求,为市场主体注入新动能,进而保生存、促重启、立信心、稳就业。

  二是求精度。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同产业和市场主体的受影响程度有所差异。从产业角度看,创新驱动发展已是国家战略,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疫情虽然对经济造成伤害,但也激发了社会经济对数字化技术更深更广泛的需求,例如线上医疗、远程办公、网络授课、智能生产等,传统产业迎来数字化加速发展新机遇,以5G网络、数据中心等7大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蓄势待发,成为潜在增长点,新经济领域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从市场主体看,中小微企业是人员密集型制造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主要生产和服务群体,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中小企业是具备很强创新发展动力的群体,对我国税收、科技创新、城镇就业的作用举足轻重,需要经济政策和其它公共政策予以定向扶持。

  因此,财税政策要在短期保力度的同时精准施策,持续关注产业结构优化难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方面发力,并且平等对待大型国企和中小企业,采取综合性财税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能,形成新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例如,可改进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流通环节的税收优惠力度,为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适度加大对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扣除力度,允许其用前期研发投入抵减未来一段时间的应税收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比例,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等。

  三是讲效度。在逐步复工复产的同时,企业还面临用工、产业链配套、资金支撑、订单交付等难题。从整体上看,帮助企业恢复正常发展需要分区分级推动复工复产,并且在有序推进的同时,协同产业链长下游,保证各类生产要素的短期供应和长期可持续。因此,财税政策需要“一揽子”工具组合,并与货币政策及其它公共政策协调搭配,将短期效用与长期效度相结合,应对“逆周期”,迎接“新周期”。

  近期,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首次实施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捆绑发力的政策。在此基础上,财税政策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探索综合性政策组合,兼顾短期效用和长期效度。例如,除了与货币政策搭配执行,财税政策还可以推动建立更高层面的政策协调机制,发动各相关部委,在财政金融、货物运输、人员流动、产业链协同等方面采取联合措施,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领域,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支撑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