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摘编

建立应急税收政策体系很有必要

2020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国税务报 作者: 康晓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加快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广东省、上海市先后出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政策文件,广东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市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如何建立应急税收政策体系,引发不少税收专家热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举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取得疫情防控的阶段性重要成效。在此过程中,税收展现出了良好的应急能力,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贡献强劲力量。专家表示,从长远看,我国很有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应急税收政策体系,这样当突发性事件出现时,可以及时启动相应等级应急税收政策,从而更高效、更系统地处理突发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救急”是第一要务。而税收优惠政策迅速发挥了有效作用,比如,对医务人员、防疫工作者的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税,鼓励了其奋战一线的斗志;对企业和个人的相关捐赠允许全额扣除,促进了社会捐赠,凝聚了战“疫”合力;对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运输重点保障物资免征增值税等优惠,助力了相关企业全速生产,有效保障了抗疫物资供应。 

  在抗击疫情中,“扶困”也是关键。对此,我国分层次、分重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对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对外贸企业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以及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等,这些政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强劲支持。同时,各级税务部门深入落实落细“四力”要求,通过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开展“银税互动”等举措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紧迫的资金难题。据统计,仅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减税降费规模就已达4027亿元,而第一季度“银税互动”贷款达75万笔,贷款金额达1816.3亿元,同比增长22.3%。另外,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帮助企业精准对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促进了产业链的循环畅通和经济的企稳回升。 

  由于“应急”和“扶困”税收政策措施及时到位,我国经济加快恢复。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进入3月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已经明显改善,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1~2月大幅收窄12.4个百分点,而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则逆势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社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9% 

  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王冬生说,下一步可以着眼长远,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进一步提高税收政策应急能力,进行更加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更好助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王冬生表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性工程,包括前期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中期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后期的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因此,税收应急政策有必要与整体应急管理体系相适应,在重视“救”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防”和“减”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蒋震表示,结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看,税收政策未来有必要着眼长远,加强在前期预防层面的发力力度。例如可以在充分研究基础上,考虑加大对一些特定行业及新业态的税收支持力度——比如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在线办公等在疫情期间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通过税收支持可以让这些产业更快发展,更好保障突发性情况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再比如,通过支持健康产业发展,能促使民众形成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少得病、 

  重预防,提高健康水平,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还有税收专家表示,我国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方面其实有着丰富经验,2003年“非典”期间、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国家都曾及时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抗击疫情、灾后重建等工作。在深入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未来,可以根据不同突发性事件的特征、税收政策的不同着力点、政策作用的不同特点等,将对前期、中期、后期应急处置的系统性考量融入制度化安排,形成一套分级分类应急响应税收政策体系,并可考虑在税收立法过程中予以确定。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