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摘编

民法典助推 税收治理现代化

2020年06月19日 来源: 中国税务报

  民法典将深刻型塑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奠定法治治理的文化根基,助推税收治理现代化。 

  一个伟大民族应该有一部彰显其民族精神、展示民族治理能力、型塑民族法律文化的民法典。民法典的编纂出台,不独为法治体系大厦查漏补缺、添砖加瓦,更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一块坚定的基石,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法治力量。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不是照抄照搬他国民法典,而是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方案,回应时代需要、解决时代难题。中国民法典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体现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一如学者王轶所言,民法典“包含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密码”。民法典通过表达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来回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我们是如何看待人的,如何看待家的,如何看待社会的,如何看待国家的,如何看待人类的,如何看待自然的?对此,民法典呈交了它自己的答卷,留待时间、实践和后人的检验。 

  民法典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树立标杆,为税收立法提供借鉴。众所周知,民法典从早年的民法通则,到近年的民法总则,再到如今颁布,历经数十年学术积累,凝聚社会各界智慧。民法典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开门立法,树立了一个时代标杆,也给落实税收法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照。民法典的立法进程中所展现的集思广益,对于税收立法活动、税收执法中的税法解释、税收司法活动中的税法原则的坚守,提供了有益借鉴。 

  民法典确立的民法基本原则既为民事行为划定了行动边界,也为公权力的行使和税收治理体系划定了活动边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在国家治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意义,不仅在于民法典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分明、价值统一的统一法典,更在于民法典确立的主体平等、意思自治、公平正义、诚实信用、绿色自然等民法基本原则,划定民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边界,也为公权力的活动划定了行动边界。税法既要保护国家之债和财政功能,又要秉持税收法定原则,保护纳税人权利,谨防对民事主体私权利造成不当侵犯。 

  民法典将深刻型塑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奠定法治治理的文化根基,助推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民法对国民精神气质有潜移默化的塑造。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出台,将慢慢彰显法典本身的教化、指引和文化塑造功能。例如,民法典的姓名权规则、婚姻家庭、物权规则、债权规则、侵权法规则等,对于国民的精神气质塑造和社会文化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想见,这种法律文化彰显的国民精神气质,将一定程度上助推税收法治的现代化。 

  笔者认为,民法典的编纂出台实施,将呈现中国治理中的精彩一页:中西汇通。对于中国之治如何承接和汇通西方的法治文化这一问题,民法典已经作出了最为诚恳、智慧和立法技术上的回应。无论是彰显绿色自然观,还是彰显家庭价值,还是保持对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制度的尊重,都彰显了民法典对于中国古代传统、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国改革实践经验的对接、整合与传承,也彰显了中国之治对于西方法律规则、法律文化、法治智慧的吸纳、总结、汇通与创新。一部中国的民法典,必然秉持了中国固有价值观念、民族精神和治理智慧,还需要面向未来,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自己的独到回应,呈现一个中西汇通和融合的过程。 

  民法典的出台,是税收法治实践中的大事件,必将开启税收治理实践新的篇章。税法与民法的互动,将贯穿税收立法、税法解释、税收执法和税收司法的全过程,还将拓展交易定性理论、实质课税原则、反避税等丰富多彩的税法理论和实践,其发展的可能性未可限量,值得期待。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