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风采 > 中国税务学会动态

第31期 聚焦税收热点 共话改革发展

2020年07月09日 来源: 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研究会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也热议税收,税收话题频频闪现。如何在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税收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探讨。2020年6月3日,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线上“两会税收热点学术研讨会”,邀请各领域税收专家,多角度讨论了在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税收作用的问题。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主持。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推出了“六稳”“六保”重大举措。在2020年两会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凝聚着更高的期待。我国近几年减税降费的成果逐渐显现,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更应该继续深化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助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研究会会长李万甫在研讨会上指出,在当前“六稳”“六保”的方针政策之下,要更好地寻求税收政策的作为空间,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税,进一步提升税收治理的效能。他认为,一是要基于国家宏观政策抉择的视角相机选择税收政策。税收政策要和国家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深度融合、有效衔接,避免孤军作战,同时税收政策与其他各项政策之间要联动发力、协同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二是要基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视角相机选择税收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政策应积极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地、落实,有效推进结构性减税,更加注重普惠性与结构性相结合的减税策略,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三是要基于国家财力保障的视角相机选择税收政策。未来税收政策应和国债机制有效配合、有机衔接,同时关注地方财力保障能力,加大地方税源建设,更好地发挥国家财力保障作用。四是要基于税收改革发展的视角相机选择税收政策。税收改革发展的目标应该引领当期税收政策的选择,引导当前减税降费的节奏和步伐;税收政策的实施应助力税收改革发展的前行,助推改革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五是要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视角相机选择税收政策。要增强税收制度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的确定性,加大力度确保“优惠红利”落实到位,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非接触式办税”,进一步推进税收营商环境的优化,切实提高税收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张斌认为,促进“六稳”“六保”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六稳”与“六保”工作压力极大,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减税降费要在“保市场主体”中发挥更大作用,出台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财政支出方面,财政支出政策要为减税降费的落实奠定基础,要提质增效,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实现“保基层运转”。此外,减税降费政策要与财税体制改革相协调,在当前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稳增长与调结构任务并存的复杂局面下,要避免短期政策固化旧机制,延缓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解决,要注重以改革的方法实现“六稳”“六保”目标。 

  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研究会副会长樊勇认为,税收会通过调节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影响消费,因此,通过推进以增值税为主、消费税和关税相配合的货物劳务税改革以扩大消费需求就显得必要,而且在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的税制结构改革方向的背景下,也切实可行。增值税改革方面,要从增加强化增值税价外税性质的条款、扩大留抵退税范围、增加零税率适用范围、减少免税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消费税改革方面,要从适当降低高档消费品税率、适当降低小排量汽车消费税税率等方面进行。进口环节货物劳务税改革方面,要从适当降低富有弹性的商品关税税率、降低国内短缺资源和生活必需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适当降低部分商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等方面进行。 

  吉林财经大学张巍教授认为,外向型企业“六稳”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六稳”“六保”目标下,应当实施包容性国际税收政策,增强外向型企业自身运行能力,保证外向型企业生产稳定,推动外向型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面对未来新挑战和新风险,要在深入贯彻“六稳”的基础上实现外向型企业的稳中求进、行稳致远。通过实施善意、弹性、求同、存异的包容性税收政策,建立起“六稳”“六保”目标下外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工作框架,通过包容性的国际税收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罗秦教授认为,减税已是世界税改潮流,但仍需关注“逆全球化”对国际税收、各国国内税收的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减税改革须立足“后疫情+逆全球化”的国际新形势,正确认识减税在促进内需、扩大就业、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防止税收错配,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税收确定性,助力企业应对国内外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要将减税政策与税制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我国税制未来更加现代化,更具国际竞争力。 

  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税收经济研究》副主编张景华提出,要注重减税降费的长期经济政策导向。减税降费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要,在短期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就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同时,减税降费政策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内在逻辑的必然选择,减税降费具有改善供给面的效果,因此,减税降费应该着眼于长期考虑,要在政策的价值取向上保持定力,做好减税降费持久战的准备。 

  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峰指出,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和挑战,应当增强“税动力”,疏通“微循环”。当前经济“微循环”的主要问题是链条紧绷、堵点频现,税收的问题在于信号不强烈、力度不充分。针对“微循环”,要有效增强“税动力”:释放鲜明信号,增强政策设计“引导力”;确保落地见效,增强精准服务“执行力”;推进税费共治,增强数据治税“协同力”。三力聚合,层层加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代志新研究员认为,要“强化‘显政’,助力税收事业进一步发展。在疫情下经济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税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显政”。在税收政策实施方面,“显政”助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增强纳税人的获得感;在税收征管方面,“显政”要求政策透明,措施简便,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在纳税遵从方面,“显政”要求“白名单”更“白”,“黑名单”更“黑”,提高税法遵从度。“显政”要求科学和充分地利用涉税信息的传播和干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进一步助力税收事业发展。 

  研讨会上,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研究会理事以及其他税收专家、学者也踊跃参加会议并就积极财政政策视角下的两会税收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