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研究

智慧税务的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

2021年03月19日 来源: 中国税务报 作者: 张二平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集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优势,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税务新生态。

  “智慧税务”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推进智慧税务建设,成为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有必要加深对智慧税务的基本认识,审视智慧税务发展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探讨智慧税务的发展路径。

  对智慧税务的基本认识

  回顾我国智慧税务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智慧税务”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通知》(税总发〔2015〕113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及。

  《行动计划》旨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前台后台贯通、统一规范高效的电子税务新生态,要求“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加快线上线下融合,逐步实现网上办税业务全覆盖;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为目标,深化互联互通与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构建智慧税务新局面”,为税收工作向智能化、科学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时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税务领域的深入运用,税收服务和管理呈现出越来越浓的智能化特性,手机税务局、税务机器人等不断涌现,初步呈现“互联网+移动办税+智能管理+精准前瞻”的智慧税收新形态。

  可以说,智慧税务是基于依法治税理念和税收现代化目标,全面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服务和智能化管理,充分实现税收制度和税收技术交融,提供优越的纳税体验、智能化的管理和决策的税务生态系统。

  智慧税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智慧税务建设主要受大数据驱动,由此引发的税收征管模式转型,是税收征管全新的、转折性变革。就税务部门而言,目前,智慧税务在整体应用、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整体应用。近年来,税务部门在纳税服务和风险管理等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但更多的是单兵作战、单项突破,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基层税务人员对大数据等技术较为陌生,甚至有的仍依赖传统的人工催报催缴、实体办税等办税模式。

  二是管理模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的新型商务模式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驱动产业间的融合与分立,涉税信息变得更加分散,纳税人的经营方式渐趋灵活多变,跨区域的混业经营屡见不鲜,给传统的征管模式带来挑战。

  三是信息系统集成。2016年,金税三期系统在全国范围上线使用,信息系统的集成跨出了重要一步。目前,税务系统在用的业务系统数量较多,需要进一步集成。同时,各业务系统数据库接口类型不统一,数据存储繁杂,导致了业务取数口径存在差异,系统间及与第三方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运行缓慢,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等问题,造成信息互联互通欠佳,信息数据的时效性、有用性大打折扣,限制、阻碍了更高层次的智慧应用。

  智慧税务发展的路径选择

  笔者认为,智慧税务是新发展阶段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先导力量,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集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优势,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税务新生态。

  一要树立智慧税务理念。发展智慧税务是时代赋予税务部门的现实课题,要正确认识发展智慧税务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智慧税务建设事关税收现代化大局的观念。

  加强顶层一体化设计。运用新的理念、方法、方式,通过技术突破促使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以互联互通为保障,实现内、外部各类涉税信息数据的全方位、多层次共享,实现大数据支撑下的服务、管理、决策、监督。以科技创新引领促进组织变革、职能整合、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和资源优化,开启智慧税务新模式。

  坚持以纳税人需求为中心。搭建起业务全覆盖、流程简约化、资料精简、渠道多元的在线服务体系,以及与之无缝对接、岗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后台监控调度中心,为纳税人营造便捷、高效、愉悦的办税环境与途径。通过纳税人满意度、税法遵从度及税收征管便捷性,体现智慧税务的社会效应。

  配备先进的组织体系。在项目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先行先试、逐步完善,提高税务人员对智慧税务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积极引进专业院校专家教授团队、技术公司业务研发骨干等高质量智力资源参与智慧税务的规划、设计和运营,推动税收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要推进管理模式改革。要从以往“人盯户、票管税”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数据知税、信息管税”新模式,通过改进管理方法、重塑管理流程、加强智能化支撑,使税收征管模式更好地契合智慧税务的发展方向。

  增强运用大数据分析排查税收风险的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技术潜能,整合预警监控的关键指标,建立分行业风险数据智能模型,充分发挥税收海量涉税信息和一户式纳税人信息档案的作用,实现风险智能预警和风险智能应对。利用“文本、时空数据、多维数据、关系图谱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将各类多源、异构、海量的数据按照税源规模、行业属性、地域分布、经济类型等维度归类,达到“数据一眼就能读懂,数据一眼就被记住”的智慧效果。

  重塑智慧税务管理流程。对涉及税源管理与服务的常见业务、职责、办理时限、流转环节和法律依据逐项进行分析论证,重新梳理管理流程,减少或压缩业务办理流程,积极应用移动数字证书,减少办理环节和提报资料,对系统已经存储的数据,自动提取后纳税人确认即可,提升操作的便捷性。

  增强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支持。强化税收政策执行效应分析的智能化支持,搭建分行业分类型的经济税收数据仓库,增加税收风险管理系统中的政策执行风险点提示,准确测算税收政策效应和政策落实中的风险点。加大基层管理服务岗位的智能化支持,加大对数据仓库的结构化分类和加工处理,按纳税人归属、涉税类别、风险事项、涉税违法记录等多维度标注查询,为基层税收工作提供智能支撑。

  三要坚持系统集成思维。将各类涉税信息系统化繁为简、化零为整,串联起信息孤岛,在整合、优化数据资源的同时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抓好信息系统的统筹设计。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广泛的兼容性、良好的拓展性,是智慧税务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研发新软件、新系统初始,统筹考虑新项目的业务延展性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提前为新旧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数据共享铺平道路。同步建设办税服务与日常管理信息实时交换平台所使用的指标体系,采取拓展、集成、复用和简化等方式,满足办税服务与日常管理的需求。

  实现“线上线下”精准映射。要逐步实现线上操作关系到线下零星或重大变化情况的反射关系,研究数据采集的周期和范围以及数据量级、格式和标准,准确把握线下涉税活动呈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线下涉税活动与线上信息之间搭建实时涉税数据“交互桥”,实现涉税提醒、风险推送、任务下达、信息采集、税企互动和咨询反馈的全方位、全环节税企信息交互。

  进行涉税智慧资源整合归集。要根据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数据标准化需求,对不同类型不同渠道的数据资源建立多层次的数据标准,加快大数据平台及相关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迭代更新,促进不同系统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税费及非税收入的同征同管,深度挖掘和分析数据内在规律,为加强管理提供依据。(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