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税收史学

中国税史品读《序》

2019年08月08日 来源: 中国税史品读 作者: 作者系中国税务学会第七届常务副会长董志林

  马克思说过:“国家存在的经济基础就是捐税。”美国学者霍姆斯说过:“税收是文明的对价。”中国的黎民百姓则是代代口传着一句朴素的藏言:“皇粮国税,自古有之。”

  中国的税收自虞夏产生以来,业已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岁月,一直在人们褒贬毁誉的不同评价和爱很情仇的迥异目光中存续着。它有时像天使,促成社会繁荣、百姓安康;有时像恶魔,搅得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但无论任何时候,它总是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不仅充任着喂养政府的奶娘,而且担当了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职责。进而言之,税收还时时刻刻与千家历户、所有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生着密切联系——细思之,无论是百姓的衣食住行,还是婚丧嫁娶,哪一项开销能够摆脱与税收的瓜葛-这也正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富兰克林先生说出“人的一生有两件事不可避免:死亡和纳税”这句话的缘由所在。

  毋容置疑,中国税收历史乃是整个中国历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文献中,从不鲜见税收活动的记录。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钱先生的话提示我们:探索既往,把握历史脉搏,对于我们认知乃至改造中国税史当今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今天,我们之所以研究中国税收的历史,就是因为,它对帮助、促进现在的税收事业发展,有着以下重要作用:

  首先。税史是镜子。先人们税收实践的得与失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借其得以求税是,鉴其失以避覆微。

  其次,税史是宝库。在这个宝库中,极其丰富地蕴藏着治税理念、赋税措施、典章制度,其中不乏至今仍然烟增生辉者,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最后,税史是基石。它让我们得以站在中国四千多年厚重的税收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稳定脚跟,开拓视野,立足中国国情实际,借鉴世界先进理念,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新体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事业的新局面。

  然而,相当多的人对于研究中国税收历史并不感兴趣。之所以如此,可能是有人认为税收这个事物自古以来都是令人爱恨交加、毁誉不一而心生芥蒂;可能是有人认为税收史书内容浩繁、文辞艰涩而不愿间津;也可能是有人认为研究税史乃专业人员之责,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但客观地说,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适合广大民众阅读的税史著作不多——古代文献中的税史记载不仅零微,而且皆为文言文,现代人不容易读;现代税史著作往往专业性太强,外行人不乐意看。

  基于上述,江苏省税务学会编撰了《中国税史品读》一书,意在顺应大众读者之需求,致力税收知识之普及,以史为鉴,剥古融今总结先人们的治税经验,汲取历史上的治税教训,为社会主义税收事业服务。

  执笔此书的张敬群同志,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数十年来,他奥而不舍地品读税史知识,撰写并发表了许多有关税史问题的文章。敬群同志自2009年从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的位置退下来之后,一来摆脱了行政事务,二来加入了税务学会,且又担任了中国税务学会税收学术研究委员会税史研究部总召集人一职,这就使得他所热爱的税史研究工作既完备了条件,又增添了动力。于是,他更加积极努力、乐此不疲。近几年来,寝馈其中,笔耕不辍,收获颇丰。2014年,中国税务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话》编辑委员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三家联合出版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税收史话》,就是由他执笔撰写的。

  敬群同志将《中国税史品读》书稿送来之后,我认真翻阅了一遍,总体感觉:这是一本用心之作,也是一本因学术性与普及性二者兼备而值得一读的专著。

  从学术性上说。第一,本书四大部分之内容既各有侧重,又共为一体,严肃认真地回顾了中国税收这一事物从孕育到出生、从幼稚到成熟、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概况——“中国税始三思”回顾了中国税收的初始阶段:“中国税制演进之路”回顾了中国税制自问世以来四千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国税史三考”回顾了中国税收三个重点问题的历史表现:“中国税史三字经”则是用简洁的语言,对全部中国税史予以了高度概括。第二,本书并非只是单纯地回顾中国税收的历史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解读税史,通过对税收史实的归纳梳理、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了中国税收发展的某些规律。第三,本书在中国税史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作者秉承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潜心品读中国税收这一事物的内在关系及其外部联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调整变化所获得的感悟。其中的某些见解是以往的税史专著中很少见到甚或不曾有过的。比如:“中国税始三思”中关于“贡献与摊派是中国税收之雏形”的说法;“中国税制演进之路”中关于将中国税制的历史演进规律总结为“三条脉络、四个节点、五个阶段”的观点:“中国税史三考”中关于对“非税本末”“税收负担”“税收遵从”这三个问题之来龙去脉的追溯和解析。

  从普及性上说。“中国税始三思”以蝴蝶的一生为喻,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中国国家和税收的孕育、产生过程,内容生动,通俗易懂;“中国税制演进之路”借用章回小说的手法,用个性鲜明的标题彰显各个中国税史朝代的税制特色,既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而兴致顿增,又便于人们进行选择性阅读:“中国税史三考”则通过列举广大民众并不陌生的许多频事来福示“非税木末”“税收负担”“税收遵从”三个问题的历史由来及其是非曲直,并联系实际指出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而“中国税史三字经”,则是运用了《三字经》这种古老且为国人喜乐见的体裁,本着“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经不断时代脉络、结不缺税事要项”的原则,将中国税收四千多年的历史演进轨迹,像创作写意画那样粗线条地勾勒出来。读之期期上口,掩卷不乏余味,或将更能激起广大读者的兴趣。总而言之,对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税收历史知识、认识中国税收事物本质来说,本书不雷为一份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科普宣传读物。

  综上所述,应当有理由相信:《中国税史品读》是一本能够调动起专业人士和广大非专业人士翻间兴致的读物;也是一本能够为增强国人的民族自素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的读物。它的出版,对于普及中国税史知识,激发人们关心税收、理解税收、建言税收,提高全社会税收遵从度,营造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诚然,限于作者自身原因,读史或有疏漏,品史或有偏颇。恳请各位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为专著作序,本是十分严肃的事,务请学识深、职务高的人为之方好,于我是万万不适宜的,故婉词再三,然敬群同志讲:相识久情谊深是为首选,可以为之!如此,倒无法推辞了。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税务学会第七届常务副会长董志林)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