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减税降费政策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中,我国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减税降费作用的发挥得益于税费制度完善和营商环境优化
减税降费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自2016年以来,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的减税降费政策,政策力度逐年加大,2019年进一步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高达2.3万亿元。减税降费极大地减轻了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稳定了市场预期,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又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力,助力“六稳”“六保”,取得明显成效。
减税降费政策作用的发挥显著得益于税费制度的完善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从制度层面来看,减税降费推动了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缴费制度等税费制度的深化改革。减税降费与税费制度改革相辅相成,通过税费制度改革实现减税降费,既保证了减税降费的效果得到长远的落实,也进一步促进了税费制度的优化,使其更符合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减税降费还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改革,通过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收支结构等措施,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政府对市场的治理机制,提高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税费制度及纳税服务情况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多次明确要以简政放权、减税降费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深刻表明了减税降费和营商环境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者的协调推进也成了近年来减税降费的主线和重点。一方面,通过持续的、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和宏观税负水平;另一方面,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税务部门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简化纳税程序,缩短纳税时间,提升纳税缴费服务质量,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对“纳税”的评估指标来看,2016年以来我国各个细项指标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如纳税时间主要反映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我国近年推出的一系列优化纳税服务和简化申报的改革措施对纳税时间指标的提升作用极为显著,纳税时间从2016年的263小时降低到2019年的138小时,减少了将近一半,优于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
在减税降费及其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政策的共同发力下,我国的营商环境改善极为明显,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总体排名比去年上升15位。其中,减税降费有关措施被该报告列为8项营商环境改革亮点之一。2020年7月,世界银行对外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专题报告,对我国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保持减税降费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保持减税降费政策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税费制度改革为抓手,形成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的减税降费政策体系。减税降费的意义不仅在于降低市场主体的税费负担,更重要的是稳定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增强其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从稳预期的角度出发,减税降费政策应聚焦于对主体税种普惠式的减免,进一步提高减税降费的确定性。在方式上,应更多地采取降低税(费)率的做法,减少采取针对特定对象的减免税基的做法。在步骤上,应尽量避免“挤牙膏”式的做法,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减税降费方案做好整体安排,可考虑出台一揽子减税降费方案,让市场主体充分形成对未来的减税降费预期。
加快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提高税费制度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坚持税制改革与税收立法同步的原则,以改革促立法,以立法巩固改革成果,提高税收制度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为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应尽快完成增值税、消费税等主要税种的立法,提高税制的法律层次。尽快启动非税收入立法程序,强化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法律规制。
对小微企业实行特殊税费制度,建立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长效机制。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受外部不利因素影响大,更需要在税费制度上给予特殊照顾。一直以来,我国对小微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减免政策,应进一步将这些政策长期化、制度化,从法律层面明确对小微企业实行特殊税费制度,构建支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长效税费机制。
持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优化办税流程,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减轻纳税人申报负担。研究探索更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税收征管制度,采取简化办税流程,减少纳税次数,减轻办税资料要求,延长办税时限等措施,降低小微企业税法遵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