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科研工作者应立足于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多地关注制度和法治问题。同时,搞科研一定要多动笔,常写常练,并不断锤炼文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下,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中国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助力经济复苏,财税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财税研究和财税教育身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以及推动财税学科发展和培育财税学人的重任,财税学科的研究者、教育者应当立足于新发展格局,以新视角探究积极的财税政策如何见效、发力,创新和发展中国财税理论,共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我从2012年开始在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指导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7年开始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指导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已经有50余人。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渐渐产生几个深刻的体会:第一,立足于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的科研既要体现专业性,也要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改变。所以说科研的选题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选题等于科研成功了一半。比如我最近就要求研究生多关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财税政策制度化问题。第二,多关注制度和法治问题。随着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和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我们应更加注重从制度和法治层面来研究财税政策。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制度的完善。第三,常写常练。科研一定要动笔,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辩证关系,写文章由浅入深,通过不断修改,从量变到质变。不论是我自己写文章,还是指导学生写文章,都是在不断的修改中提高水平。第四,锤炼文风。文章的内容和文字都很重要。写文章的人常常沉浸在自己的话语体系中,以为自己能理解的别人也一定能理解,其实不然。我们必须关照文章的读者,好文章一定是普通人一看就能明白。我们读《毛泽东选集》就能发现,其文风简练、逻辑清晰,问题指向非常明确,普通人都能看懂,而且看后不会觉得肤浅。
中共中央党校的一个重要教学传统就是“教学相长”。对于我们老师而言,不应该摆高高在上的姿态。老师指点学生,也从学生身上获得启发。我自己常把自认为正确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告诉学生,然后在学生身上进行验证。有的学生会按照我的思路去做,也有的学生不按照我的思路去做。我会观察后面的结果,根据结果不断修正我的思路和方法,之后,再运用修正过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后来的学生。我想,这样的教学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从经验中获得概念和认识,上升到理论,再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相信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我们就离真理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