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摘编

海南自贸港国际金融科技新高地与数字金融自贸港建设建议

2020年11月16日 来源: 百家号

  自2013年我国设立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历经6次扩容,到2020年末我国自贸区数量已达21个,形成“沿海成片、内陆连线,差别探索、试点治理”的新格局。体现出对外开放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进一步凸显了示范探路和确立标杆的试点治理作用,促进开放政策扩散,降低政府推动制度变迁过程中使用压力机制的负面效果,并衍生出强竞争机制,促进各自贸区就相关领域针对性学习、探索、提升和突破,形成示范经验并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21个自贸区唯有海南作为全岛封闭的自贸港运作,2020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局之年和“十三五”收官、谋划“十四五”新征程,如何在经济结构性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等更多不确定因素实现“货通全球、融通世界”,需要进一步梳理存量盘活与增量做优的全要素优化配置方略。 

  01 国际金融科技新高地: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赋能 

  ▲ 金融科技稳促扩升消费。在数字化迅速普及和技术对金融业态、服务、运营管理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金融科技成为改变传统金融格局的重要力量,鲶鱼效应显著。需要阐明的是,金融要素科技赋能如何确保传统金融不会因互联网化、数字化、平台化失去固有优势,同时谨守金融伦理,确保技术向善不作恶。更值得关注的是,杭州通过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电商场景介入金融科技,深圳通过腾讯社交场景介入金融科技,在数量庞大的普惠金融改造产生规模效益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甚至成为以服务传统金融忽视的长尾客户为重点的新金融的技术支撑和要素保障,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为数字化按下“快进键”。居家战疫使得越来越多人适应和习惯非接触式服务、在线办理业务、在线消费、移动支付等智慧生活。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一代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得到大规模场景应用。远程医疗、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云监工”、“云办公”、“健康码”、“云课堂”等新业态、新应用、新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综合电商、拼购电商、社区电商、视频电商、直播带货等在线购物形式愈加丰富,体验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性;云诊疗覆盖各级医疗和公共卫生机构,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码覆盖10亿多人;在阿里钉钉平台上云课堂的大中专小学生超过1亿人,数字化全民终生学习渐成趋势;用工单位实施云招聘,互联网+社会服务助力居家养老…… 

  在我国经济遭遇疫情非常态失速时,唯有数字经济成为超常规的增长动能。近年来,数字经济占我国GDP均超过30%。 

  对海南而言,除了考虑引进全球金融机构功能性、区域性分支落户外,更要考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带来庞大的C端消费流量和B端的供应链流量,进而在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发力。后者有望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层面率先突围。 

  ▲ 海南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策略。其一,消费信贷。过去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服务 20%的头部客户(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净值人群),剩余的80%长尾客户(小微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由于难以提供或者维持高质量信用等级,基本上很难被有效服务,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服务效率效能低一直是金融难以普惠的疑难问题。近年来搭载着“互联网+”的东风,以及狂飙猛进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普及,有效降低了消费金融的运营成本和准入门槛,带来可观、风险可控的规模效应,实现了长尾客户的信用可测量、资产化和数据化,小额、分散、无抵押、无担保的线上消费贷、现金贷、虚拟信用卡等消费信贷迅猛发展。 

  由于围绕旅游+的文旅商康养、吃住游购娱等消费场景具有强调体验性、消费金额相对较高、线下交易结算等特点,因而不是简单的消费者因为难以支付全款消费而采取分期付款、降低一次性购物成本,需要将消费和金融两端供给进一步优化。例如,银行可以为海南若干消费场景提供消费信贷利率优惠、减免,引导更多银行用户到海南指定场景消费并办理消费信贷,海南相关商家可以返佣给带来流量的银行,实现共享利益、让利消费者的多赢。同理,若干海南消费场景指定为某些金融机构用户提供价格优惠和服务便利,也能为金融机构业务扩容导流。 

  其二,消费信托。消费信托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消费投资为切入点进入普通客户的视野,兼顾“理财+消费”的功能,将资金和消费品进行了更多结合(如消费规划、个人财富规划、人生规划等),使消费品同时具备了金融属性和产业属性,丰富了普通投资者的理财方式,提升了投资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连接产业链前端融资需求与后端消费需求。海南可以在一些中高端酒店公寓及集预防、特色医疗、健康管理、康复、养老、养生于一体的康养基地探索消费信托或者消费众筹,嫁接预付型储值卡和分时度假等理念,吸引更多中高端投资者参与,并赋予投资者消费权益和投资回报,进而促进传统地产项目由简单居住或者旅居功能转向为真实需求的投资者提供消费+投资综合回报。 

  ▲应用型、功能性金融科技集聚和赋能。除了蚂蚁集团、腾讯、京东数科等超级独角兽外,金融科技多以创新型独角兽、中小微企业为主。有别于传统工业化要素集聚、园区布局规律,金融科技企业多通过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实现要素资源配置,对营商成本、市场需求、政策优惠、生态环境等更为敏感,而海南良好的宜居环境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政策,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市场空间,对金融科技企业具有吸引力。例如,2025年前,对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2025年之前封关后,对一个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贸港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其取得来源于海南自贸港范围内的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按照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对于中高收入的金融科技企业高管尤有获得感。 

  在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方面,允许境外人员担任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这是非常大的突破;对外籍人员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等;实施59国免签入境措施,将外国人免签入境渠道由旅行社邀请接待扩展为可自行申报或通过单位邀请接待,放宽外国人申请免签入境事由限制。还将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逐步放开出入境和停居留限制。对专业资格认定实行单向认可清单制度,境外人员特别是国外人员,在国外取得执业资格,可以直接到海南自由贸易港从业,打通高端人才要素的堵点。 

  以供应链金融为例,海南制定了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的优惠政策,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背景下,有望支持以贸易核心企业的各种信用资产为依托,以供应链各参与方真实贸易为背景,让核心企业信用在区块链逐级流转,将商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用流“五流合一”,解决“中小微企业除了‘应收账款’,没有其他抵质押资产,传统金融机构服务难以触及”的难题,促使很多中小微企业获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 

  02 数字金融自贸港建议 

  ▲数字贸易。数字贸易不仅包括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线上宣传、交易、结算等促成的实物商品贸易,还包括通过信息通信网络(语音和数据网络等)传输的数字服务贸易,如数据、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等贸易。数字贸易两大特征分别是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其中,贸易方式的数字化是指信息技术与传统贸易开展过程中各个环节深入融合渗透;贸易对象的数字化是指数据和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产品和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叠加自贸区后,有望实现以我为主制定数字自贸区与海外市场的规则体系,实现全球化多赢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要素市场化配置,这对逆全球化逆流也是有效的管控手段。 

  深一步分析,全球经济发展的要素资源发生变化,传统依靠矿产、能源、简单劳动力、粗放式土地开放的资源驱动型工业时代向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转型。国家财富主要源于从网络世界获取,人类创造的数据正在成为资源,运用数据的技术成为财富的来源。在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在资源上的竞争将不再集中于自然资源领域,而是数字经济领域。简而言之,什么样的“大脑”在智慧引领全球化发展。我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方略无疑在数字经济自由贸易给到了可行方案,并在数字贸易自贸区先行先试。 

  ▲数据跨境交易与数字资产融通。完善数据生产、流通、整合、应用、共享、开放、保护的制度体系和机制流程,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断点、堵点、难点,形成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范式。建立市场化数据交易平台,推动全球化数据高效流动融通与安全保护,提升数据在不同场景的按需应用和价值体现。21世纪是数据驱动时代,数据是经济的血液,如同石油是工业经济的血液一样,如何确保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市场化配置和法治化保护,海南自贸港可以一域的载体先行先试,比如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数据交易中心等要素数字化交易平台,实现要素资源配置和金融服务全球化。 

  ▲监管沙盒机制,争取监管红利、合规红利。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监管者在保护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数字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创新方案积极主动地由想法变成现实,以实现数字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目前,监管沙盒的应用最为广泛,已有英国、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推出监管沙盒政策。从近来中国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来看,多面临水土不服、国内外监管不统一等问题。同时数字经济又是创新最前沿、最频繁的领域,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往往与现行国内外法律、监管存在盲区或者冲突,数字经济自贸区可以提供包容式监管的探索。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已率先在北京启动。2019年12月,央行公告,为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目前,北京已经有三批项目进入了监管沙盒。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探索,可以为更广泛领域的数字经济监管沙盒提供镜鉴。海南在投资自由便利方面,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允许海南试点开放增值电信业务,有利于金融科技企业运营数据中心、云服务等创新业务。 

  因而海南可以实施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包容性审慎监管,构建监管沙盒机制,并结合产业沙盒、创新加速器等技术孵化、转化、应用市场机制,有望实现当前金融科技、数字科技若干领域亟需全球化实现技术瓶颈和应用创新的突破,成为金融科技创新技术策源地和创新模式、产品首发首用试验田。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青塔西里3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