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摘编

碳交易与碳税,谁更有效?

2021年04月19日 来源: 第一财经

  随着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30·60目标”确认,作为减碳工作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手段,碳交易备受市场关注。今年2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将从区域试点走向全国统一,全国碳交易所有可能在今年鸣锣开市。 

  碳交易和碳税是目前世界上各国最常用的两大碳减排制度安排。有意思的是,围绕两者之间减碳效果的孰优孰劣,争议不小。 

  碳交易与碳税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上看,两者都是为了解决公共产品的外部性而采取的政策手段,但从原理上来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碳交易作为数量导向的政策工具,被认为是符合科斯定理的一种可交易污染许可证的典型应用。我们都知道外部性是西方经济学里关于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中环境保护问题就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的产品。而科斯认为,只要污染权利(或者说是产权)得到明确,并且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市场本身其实可以有效消除环境外部性。既然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减排,但治理减排会给不同国家、不同企业造成成本差异,那么碳排放权就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用碳交易这种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与碳交易相比,碳税是以价格为导向的政策工具,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庇古税”。按照福利经济学家庇古的观点,环境污染外部性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只要政府采取措施——比如说征税——使得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那么就可以得到经济学追求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碳交易与碳税相比孰优孰劣? 

  由于国家地区间的经济、金融、监管条件不同,很难简单的判断碳交易和碳税在减碳效果、综合影响上孰优孰劣。 

  先来看看碳交易。碳交易直接指向碳排放量,减排效果明确,政策出台、调整不涉及立法,程序上来说也相对简单、更为灵活。此外,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可交换产品,具有金融的天然属性,能够吸引银行、基金、企业更多参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碳交易作为一种人为设计、控制的市场,存在着高昂的监管成本和道德风险。由于碳价格波动性,一旦产品金融化则对金融风险的监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碳交易比较适合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和地区。 

  碳税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太复杂的市场产品和交易规则设计,管理、运行成本相对碳交易要低很多;而且碳税作为政府税种之一,相对固定便于企业做好减排安排,可以增加政府收入,用于投资开发新减排技术。不过碳税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第一,作为一个税种,出台、调整都需要严格的程序,灵活性较差。第二,通过价格影响碳排放量,间接影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第三,由于缺乏超国家的征税部门,碳税不能像碳交易那样,用于解决全球碳减排问题;第四,可能会造成国与国之间发展的不平等,让实施国的企业由于碳税而转移到环境政策宽松的国家,导致实施国产业外流。 

  正因为碳交易与碳税各有利弊,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结合自己的国情,选择合适的减碳制度安排。 

  据世行统计,截至20206月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碳税政策。其中,比如瑞典、芬兰、荷兰等国,单独专门设立了碳排放税在全国实行;而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则是在能源消费税、环境税等现有税种中加入了碳排放因素,形成了潜在的碳税。 

  同时有意思的是,自欧盟于2005年运行全球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来,碳交易在全球的实施版图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全球已运行的国家和地区碳交易体系有21个,其中有一个超国家机构、5个国家级、16个省/州和7个城市,碳排放交易体系所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9% 

  中国减碳之路的选择:碳交易or碳税? 

  对于中国而言,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目前看碳交易的步伐走的比较快。从2013年七大试点地区先行到今年很可能走向重点行业开展的全国性交易,第一阶段主要是电力,下一步将扩展到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民用航空等领域。按照生态环境部官员的说法,“一个行业成熟了就再纳入一个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会有新的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相比较而言,碳税的推进稍慢一些。我国在2006年前后就开展了关于碳税的研究工作,但遗憾的是2018年我国开始征收环境税,碳税并未纳入其中。 

  为什么中国会优先发展碳交易呢?我们猜测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阻力大小。我国电力、化工、水泥等碳排放比较集中的行业都处于上中游,以大型国企为主,直接征收碳税的话阻力相对比较大。 

  第二,国际影响。碳交易可以更快参与全球碳排放贸易,更好的树立大国形象。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发展国内碳交易市场,有利于未来全球碳定价权的竞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碳交易与碳税分别代表着从量与从价两种不同的机制,且各有利弊,因此一些国家、特别是环保标准比较高、经济规模比较大、产业结构比较复杂的工业国家,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比如德国、日本等,包括韩国在大力推碳交易的同时,现在也开始积极研究碳税。 

  对于我国来说,在已实施碳交易的情况下开展碳税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选择在资源税、消费税、环境税之下加征碳税,还是作为独立税种?如何避免重复征收、加重企业负担?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