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研究

人工智能税务运用初探和猜想

基于深圳税务局的实践——

2021年10月18日 来源: 中国税务报 作者: 李伟 李荣辉
  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推进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税务治理场景深度融合,是税务部门需要探索的重要领域。本文结合深圳市税务局的实践,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税务工作中的应用作一些畅想。
  逐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税务领域
  在国家税务总局领导下,依托深圳创新之都的地缘优势,深圳税务抓住2017年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机遇,将智能问答、人脸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到执法、服务、监管等税务场景,以税收科技创新从整体上提升税务治理效能。
  2017年,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平台,首次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为企业“画像”,对大量历史风险任务样本数据进行学习、建模,成功针对虚假注册、虚开发票及实名办税自然人异常行为3类税收风险精准定位,风险识别命中率达90%。
  2018年,利用智税大脑在电子税务局上实现智能发票供应;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抓取互联网大数据,建立税务舆情分析模型,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税收宣传等方面的互联网舆情监控。
  2019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信用和风险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筛选高风险纳税人用于稽查选案。
  2020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人工智能中台,利用深度学习对模型进行训练、推理,为各类税务业务应用提供服务支撑;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开通全国首个“刷脸缴税”窗口,“人脸识别+支付”技术真正应用到税务领域。
  2021年,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探索“人工智能+税务”的可能性。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税务场景构建
  (一)办税更加高效
  文本感知,办税办公无纸化。人工智能可以主动应用光学字符识别(OCR)等文字识别技术,快速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资源。深圳税务已将该技术应用到纳税人登记、申报、证明开具等多个税收征管环节,如文书扫描机器人读取纳税人缴费人身份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自动提取生成系统要素;查账分析机器人读取账本数据,自动分析账本疑点。
  刷脸畅行,自助办税防作弊。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秒级识别,活体检测能有效防止视频、照片等作弊行为,人脸检测与属性分析可以记录人脸关键属性,在复杂环境下也可以对脸部进行精准识别。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的联动,纳税人只需本人出现在办税服务厅,无须携带任何证明证件,利用人脸、虹膜、指纹,就可以进行自助办税。
  流量感知,办税秩序掌上知。承载5G技术的智能识别摄像头,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和步态识别实时感知办税服务厅流量,当人流量接近最大承载能力时向工作人员发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向应办理而未办理业务的纳税人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纳税人错峰办税。
  (二)咨询更加全能
  语音客服,税务咨询更高效。语音识别机器人可以自动分析纳税人的问题,并在知识库中搜索答案和最优的答复模板,确保高效准确回答纳税人问题;微情绪识别机器人自动感知对话的服务质量,智能分析纳服人员知识薄弱点,形成个性知识能力评价表,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方案。
  税务助手,在线咨询更便捷。借助人脸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用智能化税务小助手与纳税人在线上平台实现互动,实现纳税咨询随时随地、有问必答、精准回答,让纳税人享受更高效全能的税务咨询服务。
  热点汇总,信息舆情早知晓。计算机可实时将语音、文字等信息统一以文本素材的形式汇总保存,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纳税人近期最关心的政策和问题,从而帮助税务人员更有效地进行解答和信息宣传。
  (三)监管更加严密
  纳税画像,税源分类更直观。依托人工智能以海量数据构建的纳税人画像库,可以让税务人员从宏观上掌握每种特征的人群分布,也可以从微观方面了解各个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让税源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直观并且有据可依。
  边界分析,风险识别更精准。利用机器学习做边界分析,自动将业务关联公司聚拢为独立的“团伙”,链条式展示公司及其利益关系,可以更加有力地打击虚开发票、货票不符及发票回流等增值税发票违法违规问题。
  风险预判,分析监管更智能。通过分析纳税人历史数据,从纳税人行为与其风险标签中学习“正样本”和“负样本”之间的区别,找出区分“正”与“负”的关键特征,从而建立机器识别风险纳税人的知识体系。当系统发现纳税人符合“负样本”特征时,自动触发监控条件,及时发现纳税人遵从风险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地打击各类税收违法行为。
  (四)执法更加公平
  视频监督,税务执法更规范。利用视频分析技术,计算机可以对执法视频的每一帧画面进行甄别,检测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执法操作不合法、言语谈吐不合规的现象,实现智能化的法治监督,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智慧笔录,执法记录更精准。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将语音转化成文字,并根据语义理解智能纠错,近场中文普通话识别准确率高达98%。应用语音识别技术,机器可以将嫌疑人语音转换成文字,高效、快速、准确地输出笔录,缩短笔录制作时间。
  (五)分析更加合理
  信用评级,税法遵从更守信。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分析纳税行为和与纳税人相关的资产信息、银行流水信息、金融资产交易信息等,对纳税人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剖析,最终实现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生存时间的企业区分对待,打出更加客观、符合实际的信用分数,为分类分级管理提供更多维度参考。
  产业分析,税收数据来助力。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并可视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在宏观层面准确把握全市产业布局,制定相关政策。如根据产业链分布、区域产业互补、新兴产业发展等情况,决策者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提出供给侧改革、产业引进等相关结构性调整方案,优化城市发展战略。
  人工智能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中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为构建未来智慧税务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在税务人员充分管控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自主的感知、学习、执行并决策,从而为“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各类场景提供支撑。
  我们要理解技术、会用技术、善用技术。
  在理念上,树立“向大数据要生产力,向人工智能要创新力”的理念,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智慧税务建设过程中的“敲门砖”“垫脚石”,加强顶层设计,在“金税四期”规划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税收业务从事项、流程、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规则、智能驱动,实现自动化、标准化处理,沿着智慧税务、以数治税方向大步前进。
  在技术上,融合大数据技术,实现多源采集、异构数据融合、散点数据分析,充分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分析建模等技术,让信息系统从海量个案分析向自主感知学习发展,实现全面数字化升级与转型。
  在应用上,将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技术与税收场景融合,减少“人对人”,增加“人对机”,实现各类税收场景的智能化改造,在执法上降低人为影响、增强一致性,在服务上确保政策精准直达、提升纳税人体验,在监管上提高防控质效、防止税款流失。(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青塔西里3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