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税收史学

陈联波:为国聚财,使命光荣 讲局史 谈体会

2019年09月25日 来源: 中国税务学会

  陈联波

  我于1964年厦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作,一直在税务总局工作37年,到2000年退休。那个时候叫财政部税务总局,是财政部一个内设的司局,办公地点在三里河,就是现在的财政部老办公楼。

  1985年,国务院财政部把税务总局升格为副部级机构,叫“国家税务局”,列入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金鑫同志担任局长,金鑫局长也是财政部的副部长。在苏州街,租用解放军营建大队的招待所,作为办公楼。1989年,办公地点搬到了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即现在税务总局第二办公区。1994年,国家税务局升格为正部级单位,列为国务院直局机构,更名为“国家税务总局”。1996年,办公地点搬到海淀区羊坊店西路5号,即现在的税务总局第一办公区。

  1958年之前,财政部税务总局有300多人,其中计会处就有70多人;经过反右派斗争后,大量精简人员,税务总局从300多人减少为90人;那个时候,中央国家机关基本不加人,从1958年后到1965年期间,税务总局只增加几个人,其中包括项怀诚(1962年),莫天松(1963年),我和赵家华(1964年),李永贵(1965年)。到文革之前,税务总局达到96人。

  1966年文革开始后,经过斗批改阶段,财政部大量精简人员,整个财政部由原来的738人,减少为60人,叫财政部业务组,其中内设一个税务组9个人,也就是说税务总局由原来96人,缩减为9人,其他所有人都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留下9人从事日常的税收工作。我是作为年轻干部代表留下从事税收工作,主要是从事税收计划统计工作。

  文革后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拨乱反正,国民经济需要尽快发展,改善民生,国家用人之际,税务总局工作人员需要迅速增加,以便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税务总局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增加人员,从9个人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人。

  从税37年来,我有两点深刻体会:

  一是,税收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个国家没有税收,这个国家不可能存在。我们国家现在一年的财政收入十几万亿,90%以上是税收,靠这十几万亿在支撑国家的国防开支、外交、行政经费、经济建设等等各个方面的开支。所以说,没有税收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存在。特别是在国家困难时期,更显出税收的重要性。我听王平武同志跟我说过,抗美援朝时期,当时我们计会处每天晚上要加班到深夜,把每天全国收多少税统计上报国务院,周总理每天都要知道“钱袋子”有多少,国家领导人这么关心税收收入,这就充分说明税收的重要性。

  二是,税收这支队伍是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钢铁队伍。文革之前,全国税务干部就有13万人,助征员4万人;发展到现在号称“百万大军”。我从参加税收工作30多年来,在全体税务干部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年年完成,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税收收入任务,保证了国家各方面工作的需要。特别是1998年,是我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正遇上亚洲金融危机,长江、嫩江特大水灾,沿海地区走私严重等,严重冲击国家经济秩序。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中央给我们税收任务是比上年要增加1000亿元,困难是非常大的。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出重拳打击走私,开展专项检查、专案检查,大力开展清理欠税。全国税务干部听党的话,讲政治,顾大局,日夜奋战,积极投身工作。锻炼了队伍,整顿了税收秩序,最后完成1003亿任务,比中央给的任务增加了3亿元。保住了“钱袋子”,发挥了税收作为全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压舱石”和“稳压器”的作用。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这支税务“铁军”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永远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2018年的这次全国范围的国税地税合并,涉及范围之广、人员之多、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这次改革之之所以很成功,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是总局局长王军同志团结总局班子成员夙夜在公、奋发进取的结果!更是全国百万税务铁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又一次验证!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老党员、老税干,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作者为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原司长)

友情提示:一周新文|税收公益服务|学术资料中心|学会记事

版权所有:中国税务学会 国新网 101201200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备16063117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税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邮编:100053